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新内容时代,知识生产如何拥抱人工智能?

微软科技 2020-02-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三联生活周刊 Author 中读

(本文阅读时间:7分钟)

软妹有话说:近日,《三联生活周刊》旗下新媒体平台——“中读”与微软合作,将微软的语音合成和个性化语音定制技术运用到有声内容生产和知识传播中,生成高质量有声音频内容,为资深主笔定制了相似度达 95% 以上的 AI 声音,并将继续在声音的交互、搜索与推介上谋求新突破,共同以 AI 赋能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近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中读”举办了以“声音里的知识和 AI”为主题的知识大会。在媒体纷纷谋求转型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拥抱人工智能,为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赋能?知识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运用声音来传播知识?面对这么多问题,作为《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我们在本次知识大会上同海内外的传统出版从业者分享了自己的新尝试和新经验。
两年前,我们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优质内容和新技术的孵化下破壳而出,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我们一直在茁壮成长。
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新技术是我们的养料。而随着 AI(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我们也意识到增加个性化是媒体能够走向未来的关键因素。此次,我们携手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公司——微软,将语音合成和个性化语音定制技术运用到有声内容生产和知识传播中来,成功迈开 AI 赋能媒体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以往,有声内容制作依靠真人朗读,耗时耗力,成本高且产量有限。采用普通语音合成技术,声音样本采集难度高,需求量大,音频的录制往往也需要耗时几个月时间,而且受限于人员、时间、环境、技术等因素,声音合成效果和有声内容表现力都有很大的局限。

AI 的发展在悄悄改变着这一切。微软全球领先的深度神经网络语音合成技术,只需更少的录音数据就可以训练出相似度达到 95% 以上的逼真、自然的人工智能声音,从而将大幅度提高文字内容到有声内容的转化效率并降低成本,有利于优质有声内容的高效生产、再生产以及优化和传播。《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就即将在中读开设的以他的声音为原型的音频栏目谈了自己的感受:

“我花 15 年写了 80 多万字的《生命八卦》专栏文章。如果在录音棚里把它们都朗读、录制出来,那是要死人的。如果用普通音频软件来读就很容易读成催眠曲。找主播来读又怕处理不当脱离文章原意。这个系统只需很少的声音训练数据就可以很逼真地代替我朗读那些文章。不但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满足了听众想听到原作者声音的需求。”
有了这项技术,我们“生产出形式多样的衍生内容产品”的构想也在逐步达成。当然啦,我们还有更多的新尝试你能想象吗,课程主讲人可以开口说不同的语言,从英语、法语甚至是当地方言,即使这些语言他一种都不会。“实现多语种及多种说话风格的输出”就是我们进行的另一项大胆尝试。有了 AI 技术,以知识为载体的声音、语言、使用场景,将实现更紧密的交互和融合。
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坚持,以技术带动用户体验的提升同样应该包含在内容生产环节之中。为了让读者获得更好的收听体验,我们在中读 APP 的最新版本中引进了一键朗读功能,集成微软最新深度神经网络智能语音——微软晓晓。不同于以往机器朗读的生硬和刻板,微软晓晓的语气、语音、语调都接近真人的效果,满足用户多场景、高质量的语音内容需求。目前,微软深度神经网络语音技术已支持美式英语、中文、德语和意大利语等。
这背后依托的是来自微软的一套涵盖内容分析、语音合成和后期调音的完整有声内容输出方案。只要有相应的文本内容,无论是知识、专栏、新闻、小说,公众号文章等,通过微软智能有声内容解决方案,就可以生成高质量的语音内容。
读者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读展台体验中读APP

除此之外,海内外的用户都在我们的“关爱范围”之内。

去年,中读推出了首档精品音频专栏《宋朝美学十讲》,课程上线后收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在第三方测评机构的知识付费排行榜中居于第二位,在人文类课程中居于榜首。但对我们来说,不够,这还远远不够。地域和语言依然是阻隔在读者和优质内容传播之间的一堵墙。

从前,《三联生活周刊》的忠实读者搬到海外定居后,因为地域等限制与我们“失联”了。而我们想要做的是让更多这样的求知分子找到“回家的路”,实现知识的跨文化、跨地域传播。因此,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在注重升级的同时也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使知识能够走出去,也能让知识把更多用户引进来。

为了打破壁垒,依托于 AI 技术,我们推出了《宋朝美学十讲》英文版课程,将中文文稿通过微软智能语音技术转化成英文音频,让世界各地的听众都可以享受优质内容。

在致力于技术革新,知识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在一直按照自己的步调稳步前进。
在知识大会现场,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鸿谷谈到了中读的技术发展蓝图:
“未来,中读也会继续在声音的交互、搜索与推介上谋求新的突破。在不久的将来,中读将打造一款虚拟个人学习助理——中读君。它会根据数据和读者阅读偏好,为不同读者制定只属于他的学习计划,并且通过智能推荐,帮助他们在繁复的知识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知识产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缓解用户的“选择疲劳”。

与此同时,李鸿谷也向更多技术公司发出邀约,请他们跟我们一道合作创新,寻找技术赋能内容生产的新方式,以及由此诞生的新的内容产品。

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及四位技术领域的权威人士也应邀以“AI(人工智能)”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席战略官严芩就“AI 如何助力知识管理和智能搜索、帮助知识的再创作”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谷歌大中华区企业传播负责人杨滨源则谈到了 AlphaGo 及谷歌 AI 的目前布局,并且分析了未来 AI 的布局走向。从互联网到大数据再到 AI,中译语通 CEO 于洋以“全球科技发现与价值评估”为主题,为听众展现了超乎想象的科技魅力。最后,达观数据 CEO 陈运文分享了达观数据在语言理解与文本机器人的实践经验,并对未来文本机器人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左起:杨滨源、李鸿谷、严芩、张泉灵、于洋、陈运
AI 技术的更新迭代,必然会带来新型内容呈现方式的崛起,用户画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对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我们来说,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快慢之间有中读”是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理念,也在为我们的成长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不被快时代抛弃、不在快节奏中迷失,坚持传统新闻媒体生产优质内容的原则,找准自己的步调,主动谋求知识升级转型——在这一系列的挑战中,我们从未停下过自己的脚步。在不断地向更宽广的领域探索中,拥抱 AI 技术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请拭目以待吧。
推荐阅读

直播报名 | 企业销售业绩不给力?看全球市值第一高科技公司如何提升销售效率

Pick me!披着月饼外皮的编程语言,你还认得出吗?

每逢中秋必引战,“五仁”武装自己提升战斗力!

最新活动

玩转微软市场资讯?用这个就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